查看原文
其他

好未来和KOL都在做天使投资,逻辑有何不同?

2016-12-19 宛青 鲸Media


本文共4120字,预计阅读5分钟

上周末,好未来集团组织架构调整的通知被公开,新的组织架构是:好未来内部成立了学而思事业群、国际教育事业群、社区事业群,并成立了教育云新产品事业部和业务咨询部两个新的部门;同时还任命集团总裁白云峰兼任海边事业部总经理。组织架构的调整意味着好未来正在K12、国际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互联网教育方面进行全面布局。


即将过去的2016年中,教育的两大机构新东方和好未来的投资动作引人关注。敏锐的人士发现,除了投资次数大不同之外,二者对于天使投资(包括种子轮)的态度也差异颇大。


我们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猜想和命题:大型教育上市公司是否适合做“天使”?


都做天使投资的好未来和未来工场,逻辑有何不同?

好未来作为以理科培训起家的美股上市教育公司,过去几年,进行了几十起甚至上百起投资,较高的投资频次使其教育领域最活跃的投资主体之一。


虽然好未来自身也投资了不少天使轮的企业,但天使投资的金额占好未来本身总投资金额的比重较小,而大规模、策略性投资天使项目的任务交给了未来工场。


未来工场被看作是从好未来集团剥离出来的专注于“教育+”的天使基金,其3位创始合伙人均出身于好未来管理层:沈文博曾任好未来CEO助理、家长帮事业部总经理;宁柏宇是好未来摩比思维馆和乐加乐英语品牌创建者;刘亚超是好未来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曾任学而思网校总经理和好未来投资事业部总经理。


资料显示,未来工场成立于2015年5月,关注运用科技和互联网改进教育的创业方向。在截至目前未来工场官方披露的24起投资事件中,我们发现有8起是种子轮、14起是天使轮、2起是Pre-A轮。种子轮和天使轮共占比91.67%。



(未来工场投资表,根据未来工场官网、IT桔子等公开信息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显示,未来工场主体之一“鹏信未来工场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在今年7月12日发生了投资人的变更,直接股东由鹏信未来控股和北京智康文化传播,变成了北京金瓯未来教育科技。而金瓯未来教育科技成立于2016年4月15日,也就是说,未来工场在今年年中已经没有好未来的直接控股了。



查看好未来近几次财报分析师会议,也可发现,好未来今年以来投资逻辑出现了一些小变化。


今年1月底,好未来披露了截止2015年11月30日的2016财年Q3财报,CFO罗戎在分析师会议上称,好未来将继续专注于K12领域,投资的数量会减少,但是单笔金额会增加;还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投资。


在今年7月披露的截止2016年5月31日的2017财年Q1季度财报上,罗戎也表示,好未来将继续投资新的增长机会,并开始在国际教育领域逐步探索。“在短时间内,我们不会有任何的收购。因为我们需要花时间对新的业务,包括顺顺留学、励步等做整合……从长期来看,我们会继续寻找K12领域的项目,不仅仅在中国,也包括海外。我们会始终保持关注一些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新的内容和新IP。”


虽然好未来和未来工场都投资天使轮的企业,但剥离出去的未来工场似乎纯做天使、广泛涉猎,而好未来投资的早期(天使)项目和其自身则体现出很强的战略协同性,比如科学教育媒体“知识分子”、国际学校多边平台“新学说”、语言学习平台朗播网等等。


因过去的投资事件并非全部对外披露,所以好未来投资天使项目的数量是否放缓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单笔金额上来看,似乎也出现了变化。


如果我们把1000万美金看作是早期和中后期的投资额度分水岭,纵观好未来过去半年的资本运作,我们发现其投资重心偏向中后端,公开披露的大笔投资包括7月参投宝宝树逾30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9月参投晶赞科技上亿元D轮融资,还包括增持控股顺顺留学、并购唯佳教育等等。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好未来今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创始人张邦鑫反思了好未来作为上市公司大规模的做天使投资可能是个战略失误。这也不难理解,往后,好未来或会将投资的重心放到天使轮之后的中后期投资阶段上。


新东方、洪泰基金的投资逻辑分析

与好未来在多个领域短兵相接的新东方的投资逻辑又是怎么样的?


相比而言,从对公布的数据看,新东方在今年的投资大大减少,公开披露的投资包括:跨界投资彼格影视,参投掌通家园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并购艺术留学机构斯芬克、投资网红老师经纪公司琢磨文化A轮融资。今年新东方并没有对外披露其天使投资的信息。据了解,新东方集团的主要投资主体是旗下北京东方卓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根据公开资料,其近年投资的天使轮项目主要是新东方老员工创办的企业,如点师成金和异乡好居等。业内人士认为,这比较符合新东方一直以来稳健、谨慎的投资策略。


新东方CEO周成刚在今年接受鲸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国内教育创业领域正经历着“资本寒冬”,这为新东方的投资、并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所以,不仅仅在线教育方面,新东方为构建生态而进行的投资、并购动作也值得关注。打造一个教育和学习的生态圈以纵横两条线来布局是新东方所希望的。横向的产品线,是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从英语学习到非英语学习,从考试类到非考试类的产品。纵向的产品线,既有培训业、文化出版业、在线业务、出国咨询、就业服务,又有互联网公司的孵化和投资,这些业务相互补充,形成生态圈。


而此前,新东方已提出了四圈的战略:第一圈,坚守地面教育;第二圈是把线上线下教育结合,发展O2O教学模式;第三圈是建立控股的护卫型系统;第四圈则是参股和新东方业务互补的新公司,扶植其长大后,未来独立上市或由新东方收购控股。


今年11月底,洪泰美元基金正式成立。这支1亿美元规模的基金,将聚焦于美国早期高科技创业公司,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数据、网络安全、智能硬件等垂直领域寻找投资机会。两年前的2014年11月,俞敏洪和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前董事长盛希泰共同创立了洪泰基金,这支基金主要投资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集中在新消费、新健康、新教育、新金融、新技术五个领域。


公开信息显示,截止目前,洪泰基金公开披露的投资项目有79个,其中有7起在教育行业,而天使轮的有5起,集中在早教、母婴、求职等教育平台,投资金额多为数百万人民币,不超过2000万人民币。


不过,未来工场之于好未来,以及洪泰基金之于新东方的关系并不太一样。“沈文博、宁柏宇、刘亚超都是从好未来的要职上出来做的未来工场,而在洪泰基金,除了俞老师之外没有其他新东方的人在发挥作用,洪泰基金和新东方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可认为是俞老师的自留地。”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好未来是早期未来工场的投资人/LP之一,而洪泰基金的LP并不是新东方,主要LP之一就是俞老师自己。


一方面,新东方和洪泰基金存在“弱相关”关系,另一方面,新东方本身对天使投资似乎并不特别热衷,而新东方自身的天使投资是否剥离出去,“可能新东方自己也没有想太多,这是和新东方一贯稳健的投资和发展策略是相关的。”


思考:教育上市公司适不适合做天使投资?

一般而言,被投项目据其所处的阶段可划分为三个融资时期:Angels Invest天使投资(也是种子期)、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


除了阶段,三者其实有明显的特征差异——天使轮或种子轮的项目,往往只有一个想法和创始团队(有些只有一两个创始人),没有具体的商业模式,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唯一稳定的、可供投资者参考的因素就是团队(主要是创始人)。所以,天使轮的投资主要看人,基于对人的信任而投资,金额一般较小,多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下。除了给予创业者启动资金,一些成熟的天使投资人还会帮助创业者寻找方向、提供管理、产品等方面的指导、提供资源和渠道等。


而VC是在企业的早期/成长期,有比较成熟的商业计划、经营模式,是企业战略初步成型以后为支撑企业去实施战略而进行的投资,此时,创业团队发展较为齐全或已有一定业绩(有数据跑出来了),VC的投资额一般在千万量级。VC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为后续融资奠定基础,也能让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获得更多渠道支持。


PE则是对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所做的私募股权投资,一般是Pre-IPO时期,基本面上,公司已经有了上市的基础,达到了PE要求的收入或者盈利要求。PE通常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经验帮助完成IPO所需要的架构重组等工作,帮助公司在1-3年内上市。


引用知乎用户韩东东的话——“天使投资就像约炮。VC就像处情人。PE就像接盘。”


不过,资料也显示,现在“很多传统上的VC机构也介入PE业务,而许多传统上被认为专做PE业务的机构也参与VC项目,也就是说,PE与VC只是概念上的一个区分,在实际业务中两者界限越来越模糊。”

 

从过往经验看,教育上市公司做天使投资不管在自身优势还是投入产出比上,都不是特别划算,或者说不是特别适合。


从企业层面看,类比互联网领域的BAT三巨头,他们做天使的案例极其少,BAT有自有平台,要建生态,为自己的平台服务。但做天使不仅精力会特别分散,而且短期看对平台的帮助不大,还要考虑成功率和失败率问题,因此,这类平台的公司更倾向于做PE或VC。不少教育机构自己孵化的创业项目的失败,这也可以看成是平台投资天使项目失败的案例。


有资料显示,天使投资的失败率是96%,成功率只有4%。假如一家上市公司投了100个天使项目,只有4个是成功的,这对上市公司这个平台的帮助是不大的,短期内对投资人似乎也不好交代。再看中后期的投资,虽然PE/VC 的单笔投资金额大,比如投出2个亿,如果收益率有50%,则还有1个亿的回报,所以回报金额的绝对值更高,并且大平台做PE/VC对于平台的战略协同作用也是最大的。


另外,从企业家的层面来看,做天使成功的大都是KOL(关键意见领袖,某行业或领域内的权威人士),比如徐小平、薛蛮子、雷军等。有不少业内人士都曾表示,徐小平可以做天使是因为从大的平台、机构出来之后,成为了一个有独立意见的个体,成为了当仁不让的KOL,更适合做天使。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判断:天使投资的动作也和投资主体的身份有关,不能割裂开来。腾讯、阿里巴巴都没有投过天使,但其创始人、高管等如曾李青、戴志康就可以投天使,腾讯可以是他们所掌管的基金的LP。如果离开某大型教育机构的人出去做天使,而该机构作为其中一个LP,这样是比较合理的。


鲸媒体认为,做天使或许需具备两个先决条件是:

(1)反/逆平台属性;

(2)要和年轻的创业者长期在一起。

相较于好未来、新东方等教育上市公司,那些脱离了平台属性的KOL更适合做天使投资。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鲸媒体小铺】也可以买书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